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0:17 点击次数:185
达尔文港——这个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的战略要地,最近又成了国际舆论的焦点。
澳大利亚政府突然宣布要重新讨论中企持有的99年租赁权,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场持续十年的港口拉锯战。
时间倒回2015年,当时澳大利亚北领地政府因为财政吃紧,面向全球招标达尔文港经营权。
中国岚桥集团以5.06亿澳元(约合23.5亿人民币)中标,创下当年澳大利亚最大外资收购案。
签约仪式上,北领地首席部长亚当·贾尔斯喜笑颜开,直呼这是"北领地发展的黄金机会"。
确实,接手后的岚桥集团说到做到:五年内砸下2000万澳元扩建冷柜集装箱区,把邮轮码头延长到能停靠世界最大游轮,还创造了300多个本地就业岗位。
到2019年,港口货物吞吐量飙升至2630万吨,其中液化天然气运输量就占1400万吨,硬是把达尔文港做成了澳洲北部能源出口的"黄金水道"。
但好景不长,2020年开始澳大利亚政坛突然变脸。
先是莫里森政府启动所谓"国家安全审查",接着2022年阿尔巴尼斯新政府搬出《关键基建安全法案》,连美国都跳出来说"中国控制港口威胁美军安全"。
最离谱的是2024年底,北领地政府突然发函质问岚桥集团财务状况,摆明了想找茬毁约。
到了2025年3月,澳政府更放话要动用"外国否决权"强制收回港口,连当地财政局长都喊话:"现在是总理掏钱买回港口的时候了!"
这波操作看得人哭笑不得。
要知道,岚桥集团接手前,达尔文港就是个年久失修的"鸡肋"。
当地媒体报道,港口设施老化严重,年吞吐量长期徘徊在百万吨级别,北领地政府自己都承认"没钱搞开发"。
如今港口经营刚有起色就翻脸,难怪连澳国防部自己都打脸政客——2023年的审查报告白纸黑字写着"不存在安全威胁",2025年最新财报显示港口运营利润创下历史新高。
深挖背后的推手,美国的影子无处不在。
达尔文港距离美军基地仅15公里,驻扎着2500名海军陆战队,停着B-52轰炸机和核潜艇。
2015年协议刚签,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打电话骂哭澳总理,说"这么大事不跟大哥商量"。
这些年美国更是不遗余力地游说,甚至承诺投资2.26亿美元建战略储备点,就为把中国挤走。
这种地缘政治操弄,连澳洲学者都看不下去,直言"所谓安全风险纯属茶杯里的风暴"。
经济账面上看,毁约绝对是赔本买卖。
根据租赁协议,澳政府要赔29亿人民币违约金,这还没算港口估值暴涨带来的差价。
更惨的是国际信誉——2021年单方面撕毁"一带一路"协议已让澳洲商誉受损,若再毁约,以后谁敢来投资?就像中国驻澳代办说的:"澳洲还经得起几次撕合同?"
中企这边倒是稳坐钓鱼台。
岚桥澳洲高管明确表态"绝不出售",还晒出安全检查记录自证清白。
这种底气来自法律武器——99年租约受澳《外国投资法案》保护,真要打官司,澳洲政府胜算渺茫。
更何况港口运营数据亮眼:2024年创下运营纪录,85%铁矿直供中国,活牛出口量稳居全澳第一。
这场闹剧本质是价值观与利益的博弈。
澳洲政客在"安全焦虑"和真金白银间反复横跳,既舍不得中国市场的红利,又想讨好美国大哥。
但现实很骨感——中国连续14年稳居澳洲最大贸易伙伴,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3000亿澳元。
正如澳前驻华大使所说:"为讨好美国得罪金主,简直是经济自杀。"
若澳政府执意毁约,不仅要赔上天价违约金,更会彻底寒了外资的心。
毕竟,谁愿意投资一个朝令夕改的国家?这场持续十年的港口之争,最终考验的是澳洲能否在大国博弈中保持战略定力。
#春季图文激励计划#